“三農”服務搭上“互聯網+”快車
“閑的時候到隔壁佩鳳姐家里說一聲,北侖人民醫(yī)院的專家號就掛上了,再也不用大清早趕公交車上醫(yī)院排隊取號。”不到一分鐘就掛上了醫(yī)院網絡門診號,柴橋街道后所村村民項滿珍喜出望外。
項滿珍口中的佩鳳姐是北侖區(qū)農村電商項目“我是農民”后所村網點負責人。今年5月,她又多了一個新“頭銜”———浙江政務服務網北侖之窗“三農”服務站站長,后所網點也由此掛牌成為北侖區(qū)首批啟用的6個政務信息資源“三農”服務站點之一。“牌子掛上后,站里人氣很旺,來辦事的人多了,生意也越來越好做。”說起最近的變化,林佩鳳侃侃而談。
如何讓農民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政府信息紅利?作為電子政務工作的先行區(qū),北侖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,首創(chuàng)“政務信息網+農村電商”合作模式,借力“我是農民”本土電子商務平臺遍布各村的網點掛牌“三農服務站”,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,讓農村老百姓在家門口坐享“網絡政府”帶來的便民服務。
打開“我是農民”電子商務網頁,點擊“政府信息資源”一欄,筆者看到,水費電費繳納、法律咨詢、醫(yī)院網上掛號等十個便民服務項目分類排開,村民可以自己到服務站點擊辦理,也可以委托站里的工作人員辦理。“一分鐘工夫,點幾下,他們就把我的事情辦好了。我們老頭子也跟上網絡好時代了。”在服務站辦理完水費繳納的張大爺開心地說。
“這個‘三農服務站’是傳統(tǒng)建制村便民服務中心的有益補充,對8小時外的村級服務工作有促進作用。”北侖區(qū)政府辦公室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敏表示,這開啟了嶄新的合作模式,把政府網上服務系統(tǒng)真正推向農村,扎根農村。“我是農民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臻偉坦言:“掛牌啟用后,員工要多付出一點勞動,企業(yè)要多支付一點補貼,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,我們積攢的是人氣和信任,這才是‘在產業(yè)中做公益,于公益中做事業(yè)’。”
據悉,下一步北侖將在區(qū)域內近100個村全面推廣“三農”服務站,讓更多農民朋友搭上“互聯網+”的快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