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4日,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、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、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聯合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發(fā)布了《“互聯網+政務”報告(2016):移動政務的現狀與未來》。報告指出,2015年以來,“互聯網+政務”在中國獲得迅猛發(fā)展,除了政府部門自建政務APP之外,依托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也成為“互聯網+政務”服務的主流。
目前,國內70個樣本城市中有69個不同程度地通過政務APP提供“互聯網+政務”服務,而依托支付寶平臺提供政務服務的城市已經達到347個,基本覆蓋了所有地級市及以上城市。
資料顯示,今年2月初,李克強總理在考察智慧寧夏綜合展示中心時提出,要充分運用“互聯網+”讓政府服務變得更“聰明”;3月5日,李克強總理又在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進一步闡述:要大力推行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,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,讓居民和企業(yè)少跑腿、好辦事、不添堵;4月底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等10個部委發(fā)布《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》,提出要加快推進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,深入實施信息惠民工程,構建方便快捷、公平普惠、優(yōu)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。
報告指出,各級政府擁抱“互聯網+政務“的意愿強烈。70個國內大中城市中,有69個城市共計推出政務App 316個,分布在交通、社保、民政、旅游、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,可獲得下載量信息的政務App共261個,總下載量為2476.9萬次。
同時,全國31個省級單位的347個城市已經入駐了支付寶“城市服務”,依托支付寶的實名、身份核實和風控能力提供各種政務服務。目前支付寶政務服務已經覆蓋社會保障、交通、警務、民政、旅游類、稅務、氣象環(huán)保等7大類56項服務,累計服務市民超過1億人。
例如,目前上海市共有23項政務服務入駐了支付寶。一年內,累積有522.8萬上海市民通過支付寶,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移動政務服務帶來的便利。
據支付寶介紹,各地政府把很多政務服務的辦理搬到線上,過程中需要解決兩個問題:一個是賬戶必須是實名,第二需要證明“我是我”,只有這樣很多業(yè)務才能順利在線上實現,而支付寶的4.5億實名用戶積累和身份核實體系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。
報告統(tǒng)計數據還顯示,在70個樣本城市自建的316個App中,交通類、綜合類、社保民政類和旅游類5類政務服務所占的比例超過60%,而新聞資訊、天氣、工商服務和文化體育4類政務APP共計只有28個,占比不足10%。
報告還公布了支付寶上最受用戶歡迎的10大政務服務,分別是公積金查詢、醫(yī)保查詢、交通違章查詢、交罰繳納、一鍵挪車、出入境查詢、公交查詢、港澳通行證續(xù)簽、實時路況和ETC充值。三大類應用表現依然搶眼,尤其是警務類服務占據了榜單的半壁江山,交通類和社會保障類則分有3項和2項服務上榜。10項服務中,交通違章查詢、公積金查詢各占據了用戶流量的15%,也從側面體現了用戶對上述政務服務的集中訴求。
報告指出,“互聯網+政務”已經超越了早先單純傳遞“政務信息“的范疇,需要政府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重新審視辦事流程,挖掘企業(yè)、民眾處理政務問題時的痛點、難點。“互聯網+政務”需要堅持開放共享的原則,從“單一碎片式”邁向“系統(tǒng)的一站式”的服務,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將是“互聯網+政務”未來的趨勢。